竞技宝官方测速专注外加热回转窑、三炭(炭、炭黑、活性炭)设备以及大型回转窑制作
语言选择:繁體中文   ENGLISH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聚焦】从制造到智造!贵州汉方探索智造之路的药界良方

来源:竞技宝官方测速    发布时间:2024-01-27 10:59:35

  “总体来说,贵州制造在标准体系、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等方面的线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何映昆提出,贵州要加快推进制造业从制造向创造、速度向质量、产品向品牌的三个转变。

  一周后,中国质量协会官方公示的2019年全国质量标杆名单中,贵州汉方药业有限公司以“大数据+智能制造质量管控技术实施经验”位列其中,是公示名单中的唯一一家制药企业,也是贵州唯一一家入选的企业。无意间亦成为了贵州药企对上述“三个转变”的最佳回应。

  “以前生产时很累,每一个罐子不能离开人,现在除了投料时离不开人外,其他的完全在电脑旁就可操作了。”在汉方从业20余年,如今已是汉方药业一厂之长的张寿学向记者说起了公司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的前后对比。

  从最初建厂时所设计的600人用工规模到最终只有260人的实际用工,从提取环节20个罐子需要20人到现在只需3-5人,从原来外包30-50人每天100件的包装量到现在10人可完成200件的包装量……细数起点滴变化,张寿学感慨良多:“智能化给厂里面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汉方药业以中药材为主要生产原料,每一味中药从进厂到出厂,都要经过繁琐且必不可少的检验流程,以保证药品质量及疗效。通常情况下,从药材的进厂检验开始,到生产的全部过程、成品出厂前的检验,每批药品的生产周期差不多要28天。如今,借力大数据敢闯敢试的汉方药业,变化无处不在。

  行走在每一个车间,只见提取、配料、灌装、密封、检测、装盒等一系列生产线流程有条不紊的进行。记者看到,偌大的厂房里,空空荡荡,只有一两个工作人员。每台设备阀门、连接口等都设置有专门的设备和线路,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实时连入电脑网络便可传输到中控室的电脑大屏,工作人员从大屏上就能清楚看到每台设备的详细数据参数:压力、温度、液面高度、煎煮时间等。工作人员只要在电脑上操控,就能实现自动投料、定量加溶媒、出液控制等等。同时,系统还具备故障报警及停机控制,只要某项数据异常系统都会立即提示,工作人员可联动车间内的工人一起处理。

  “从凭感觉到凭数据”,张寿学举例说到,原来对于“药”在生产运行中“量”是多少主要靠预估,现在完全用数据说话,一罐药有多少公斤、何时可以出膏了,通过密度检测就能知道了,目前的出膏率基本衡定在5%以内。又如在制粒烘干方面,原来制粒出来装盘后要推到烘箱里面去干燥,还得再拉出来,整一个完整的过程起码需要三个半小时。“原有方式不但要翻盘,还得将盘拉出来‘抖一抖’散热,如今,原有制粒的量采用卧式沸腾后,两台机器一进一出不到10分钟就完成,根本就‘喂不饱’,同样单位的人在同样时间段,产能翻了10倍。”张寿学兴奋地说到。

  “科技带来的高效、便捷,让我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先后在前处理、提取、液体和固体车间当过主任的车间主任葛海龙深有感触地说到,原来更多时间是花在搬东西、抬东西上面,现在更多是脑力劳动方面,员工几乎都在操作设备和监控过程的环节上。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数据采集细化到了每个人每天能包多少药、产量有多少、他的专长是什么等,而对这一些数据的综合分析,则为生产管理更加精细化提供了数据支撑。“原来一个批次15万瓶的口服液,20个人需要一周才能完成贴标工作,现如今,同样的人10个小时就可以完成。”葛海龙说到。

  “这些都包含在了‘生产检验设备实时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和智能生产管理系统’当中的,而这两个系统只是汉方药业‘大数据+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生产基地’建设的一部分。”汉方药业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张仕林和记者说,以前,光是领料过程就需要生产部门的工作人员到车间下达生产指令,再由车间工作人员手写开单、填写生产用料、核查指令是不是正确后签发,走完一系列流程至少需要3天。如今,工作人员只需登录生产管理系统,输入生产原料名称、批号、库存数量、供应商、入库时间等与生产紧密相关的信息,就能一键下达指令。

  据了解,早在5年前汉方药业便开始为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布局,通过实施“传统中药制剂大数据+智能制造”战略,搭建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搭建企业级互联网生产质量销售管理平台,包含全自动中药提取控制管理系统,智能生产管理系统,生产检验设备实时数据自动采集系统,能源能耗自动采集、监测及远程控制管理系统,智能销售管理系统,企业级标识解析系统等,集药品智能生产、设备自动控制、数据自动采集、整合、存储、计算、分析、数据安全等为一体,利用互联网协同各车间、各部门进行药品智能制造及生产的全部过程的大数据分析,以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工厂一开工,每天光水、电、气就要支出5万余元。”张寿学一边屈指给记者算账一边说到,创新技术与装备是推动制药行业变革的核心,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对于推动制药行业的转型升级意义太重大了。通过自动化控制,可确保过程控制参数严格执行国家参数要求,从而将中药提取生产的基本工艺由粗放型转变为精细化,同时减少了大量的人力,进一步提升产能利用率,节约了企业成本。

  2018年7月至今年上半年,工厂生产所带来的成本节约10%,提升月度生产能力约17%,产品合格率提升约9.92%,水电气利用率提高约10.4%。企业在节约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提升产能和产品合格率等方面均有所提高,去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5亿元,上缴税收6200万元。所完成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的现代化中药制药生产线建设,其中颗粒剂、胶囊剂生产线已成为西南地区生产顶级规模的生产线。

  “过去,中药前处理、提取、制剂等工序都需要靠人力来完成,配料计算都是凭经验完成,费时、费力,效果还常出现偏差,精确性差。”贵州汉方药业有限公司质量总监沈开文则从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进行了对比,现如今,随着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不断突破,工厂已实现自动化生产,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替代了传统的中药处理工艺,极大的提升了药品质量的稳定性,就可保证每一批出的产品都是一样的,实现产品的均一性。

  2018年,轰动业内的疫苗事件发生后,怎么样才可以有效监管药品生产安全,更好地解决类似问题引发业内思考。有关的人表示,相比道德约束、制度法规震慑,医药智能制造技术推广与应用、让信息化和大数据充分的发挥作用,或许是目前保证产品质量、减少药品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贵州省出台的《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也明确:全方面推进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试点推进中药溯源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中药产品及中药材的质量水平。

  “不管外界如何变化,汉方药业追求质量和疗效的初心一直没变。”2008年就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沈开文和记者说,公司已逐步形成一个可复制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围绕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三个环节即偏差、变更和自检展开,不断地察觉缺陷、不断地找出问题,不断地提高质量,以建立质量螺旋体系标准为企业形成自身独有的DNA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3年前公司就开始着手建立档案体系并启动了追溯制度,这个在当时看来遭到质疑的布局,如今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沈开文进一步解释到,因公司提早布局着力加强了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数据保留,纪录溯源,在智能化建设中让纪录集层化,使得追溯体系更体系化、系统化,为追溯体系以及质量监测体系发布标准的建立打下了基础。他和记者说,目前,通过开发相应的APP软件达到一个简单快捷的追溯方式已初见雏形。

  “从前的质量检验都是等药品出来后再做检验,检验合格后再发往市场,毕竟是抽检会存在一定的缺陷。如今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就可对质量监测把控,其过程可控结果就一定可控。”沈开文介绍,在原有体系和数据的基础上,充分的利用大数据平台实现了产品生产的数字化集成、整合、共享,技术人员可对产品生产实时指导并统筹控制多个质量影响点,以此来实现对产品质量的精准控制及稳态控制。

  “我们设计了一个红外线快速放行装置,中药材通过,就能根据其光谱反映出来的数据,建立一个完整模型,通过进厂前后模型的对比就能得知药性是否有所改变。设备的每一项数据都储备在电脑里,除了实时查看运作情况,更重要的是能对药品做回顾性分析,从根本上保证药品的质量。”张仕林说,一旦某批次药品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只要从历史数据中回顾,即可通过对比,寻找出具体原因。

  传统制药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就是要将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性。据了解,汉方药业通过系统软件进行药品生产的全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自动采集药品生产的全部过程的工艺数据、设备数据、检验数据,进行大数据汇总分析,找出影响药品生产质量的关键工段、关键生产设备及工艺参数,从而有目的的对生产设备参数、工艺参数、检测验证的方法等做调整、优化,用数据决策,加强关键工段的质量监控,最终提高药品质量,保证药品质量的均一性、有效性、安全性。

  制造工业上要从释放资源红利的、以低成本为特征的中低端制造,转变为释放效率红利的高质量制造。汉方药业公司高层在分析当前发展环境和未来发展重点时指出,将秉承“典制汉方创享健康”的经营理念,精选优质原料、借力“大数据东风”逐步实现智能化生产、加强与国内权威机构及专家的合作,提升公司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品种研究,深度研究产品工艺技术,立志精制国药精品,做优汉方品牌。

  “智能化不单指装置的自动化加通信技术,而应将数据充分运用到产品升级研究与二次开发中去,让数据成为做优品牌的有力支撑。”张仕林说到,这就需要对原有产品处方、疗效等进行再研究,运用新的技术方法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张仕林举例说到,如同属于原料的“血人参”,在进行原料分析时,就会对其产地、效用及成份等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数据比对择优作为“种苗”培育种植,并制定相应的标准。再如公司的拳头产品妇科再造胶囊,尽管处方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也一直在为大家服务,但随着时下人们对中药产品所提出的新的要求,企业就要一直深入研究,用现代医学理念去解释传统医药、诠释传统技术,进一步对药品成份级效用细化再细化,让药品所对应的病症能细而再细,进而达到使用人群的精准定位。

  张仕林进一步举例说到,妇科再造胶囊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有一个步骤是需要老母鸡油来炮制,在进行产品二次开发与研究时,就会研究老母鸡油用和不用成份是否会有差异,进入血液的成份又是什么?以便于精准定位于相关病症。2014年便入选国家《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芪胶升白胶囊”,四年多来也一直在利用各种现代科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从组方原料、制剂工艺、全面质控、药效学评价、临床再评价等方面做大量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成功地将科技注入民族医药,有力地提升了其科技含量和产品竞争力。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不难发现,实现数字化转型进而迈向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汉方药业,正打破制造业因成本一直上升、花了钱的人质量发展要求慢慢的升高、外部经济环境日趋复杂而一度焦虑的状态,借力“大数据”乘势而上,加大产品升级研究,不断探索实践、敢于创新,实现信息系统与制药工业的深层次地融合,打造技术领先的制药全流程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示范企业,努力做贵州制药行业智能制造的“先行者”。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层次地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所有的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贵州通过大数据战略行动,实施“千企改造”“万企融合”行动,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实施“智能贵州”计划,重塑制造产业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

  当前,贵州在大数据基础设施和互联网数据库建设、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等方面大踏步前进,营造了良好的数字化的经济商业氛围,制造业已经开启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新航程。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促进制造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提升数字化的经济对区域增长的贡献度。据悉,为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贵州明确到2020年,推动3000家工业公司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推进重点行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74%、58%。

  万绿城集团是一家以文化旅游、康养地产开发、智能康养酒店投资经营管理、商业运营管理、物业服务管理、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康养食品研发生产等多元并举的综合型集团企业。经过近两年的创新探索,万绿城集团正全力推出自身独有的一套康养标准,势必成为康养产业的一股新生力量,影响着一个地区大健康版图的构成。

  贵州汉方药业有限公司由汉方集团整合旗下中医药企业优势资源组建而成,拥有8个剂型,81个批准文号,其中独家品种20个,专利品种6个,独家苗药8个,含妇科再造胶囊、日舒安洗液、黄芪颗粒等重点产品。公司立志在中药健康领域中,提供专业的、民族的、创新的、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满足人民健康需求。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行业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人:李经理

手机:18939509384

电话:0371-60183257

邮箱:vip@tddry.com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